- 相關推薦
關于考試焦慮的背后:成因分析
(1)、學習方面
小靜上小學時成績就一直很好,也深受老師的寵愛。進入初中以后,因為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作為同學學習的楷模,經(jīng)常在班內受到老師的表揚。特別是在上學期期末考試前的全校學生大會上,校長高度肯定和表揚了小靜進入初中后的出色表現(xiàn),并號召全校同學要以小靜為榜樣向她學習。結果在期末考試的那段時間,本不做夢的她常常做噩夢,都是有關考試的,一直擔心考不好。
(2)家庭情況
父親下海經(jīng)商,事業(yè)比較成功;母親初中畢業(yè),但個性極其要強。在她8歲時父親因婚外戀與其母親離婚。現(xiàn)與母親一起生活,母親沒有再婚,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,特別看重她的學習成績,對她期望極高。雖然,她的學習成績已經(jīng)足夠好,但每次考試前母親還總是向她提出更高的目標。一旦考試不能達到母親的要求,母親就聲淚俱下,說她不能為母親爭光,白白辜負了母親對她的辛勞和付出。
(3)人際交往
有幾個好朋友,但似乎沒有一個真心的。平時總覺得有許多同學在嫉妒她,故意不和她好。一看到同學與老師說話,就懷疑他們是不是在向老師說她的壞話,好讓老師不再那么關注和寵愛她。
穿針心理常作怪
在考試中有這樣的現(xiàn)象,考生越想考出好成績,反而越是考不好,而那些沒想過考出好成績的考生,有時候反而更容易考出好成績。
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呢?這是“穿針心理”在作怪。心理專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,你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,線越不容易穿入。在科學界,這種現(xiàn)象被稱為“目的顫抖”,也叫“穿針心理”。
考生出現(xiàn)“穿針心理”現(xiàn)象并不奇怪,生活中“穿針心理”是很常見的。人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目的性太強反而束縛了人的潛能的發(fā)揮。科學實驗表明,一組兒童在情緒良好情況下平均智商為105,但在緊張狀態(tài)下卻降至91,兩者相差十分顯著。另據(jù)心理學家測試,75%的學生臨考前都有緊張、焦慮乃至恐慌的情緒。面對一些重大考試,特別是面對決定人生前途的中考和高考,學生的精神壓力、心理負擔會大大加重,一進考場便會心跳加快,頭暈耳鳴,兩眼盯著試卷思維會突然短路,腦中一片空白。而一走出考場,又頓時會感到題題能解,并無什么難度。考試結果也表明,許多同學考試失利、高考落榜,并不完全是因為考題太難,而是因為思想過于緊張,以致記憶混亂,思維阻滯,一時茫然不知所措造成的。所以,考試其實不僅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驗,更是對學生有無良好心理素質的考驗。
為了避免考試時受到“穿針心理”的影響,考生在平時備考的過程中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(tài)。考生之所以考不好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目的性太強的緣故,如果總想著要考出好成績,反而會加重心理的負擔,影響考試的發(fā)揮。在考試中,考生應盡力避免去想成績的事情,而應專心地應對考試。
【考試焦慮的背后:成因分析】相關文章:
考試焦慮背后的焦慮02-10
考試焦慮的背后02-08
青少年考試焦慮的成因及對策探究02-11
最新考試焦慮文案08-24
如何消除“考試焦慮”02-08
如何告別考試焦慮02-09
怎樣克服考試焦慮02-12
學生考試焦慮的原因有哪些02-06